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脱贫攻坚
光明网报道《家乡这么好,谁还外出去打工》

家乡这么好 谁还外出去打工

      光明网讯(记者 沈甜 于超然)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指导意见》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扶贫攻坚虽取得决定性进展,然而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艰巨。《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全力推进就业扶贫,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实施就业扶贫行动计划,东部地区要组织企业到西部地区建设产业园区,吸纳贫困人口稳定就业。近日,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高台子村,见证了山东企业入驻扎兰屯后村民生活的点滴变化。

      “家乡这么好,谁还外出去打工啊”,看着自家门口三辆崭新的小轿车和门口鲜艳的“喜”字,单兴义高兴地对记者说。单兴义今年58岁,是内蒙古扎兰屯市高台子村的村民,单兴义说:“两个儿子现在都结婚了,收入也很稳定,全家每年的收入40多万元,孩子们以前都在外面打工,赚的少还顾不上家,现在都在身边呆着,娶了媳妇有了孩子,我们每天都能见着,真好啊,没谁再愿意去外地打工了。”

      几年前,单兴义家还是小土房,“现在的房子和家具都是这几年新建、购买的”,单兴义憨厚地笑着说道。他说,之前他带着一家老小承包了100多亩地,那时候玉米市场价格不景气,也不好出售,一百来亩地好年头也就能赚2万多元,一个人还忙不过来,农户卖粮是村里的一大难题。自从阜丰公司来了以后,玉米不愁卖了,玉米价格也比之前高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就把粮卖了,也节省了大量的运输费用,家家户户纷纷包地种起了玉米。单兴义也把他的100亩地扩大到了300余亩,每年净收入9万多元,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勤劳的单兴义并不满足于生活的现状,近几年又投资20万元建了一个4000多平米的玉米晾晒场,为前往阜丰公司送玉米的粮贩筛粮,晾晒场一年能为他带来10万元左右的收入。他的大儿子买了三台前四后八的自卸式货车,为阜丰公司跑短途运输,仅2017年一年就赚了20余万元。现如今,单兴义家共有耕地300余亩、一个4000平米的晾晒场,三台前四后八自卸式货车,三台家庭轿车。“真要感谢阜丰公司,如果不是阜丰也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单兴义抱着他的孙女幸福地说道。

      单兴义提到的阜丰公司,总部位于山东省莒南,其原始起家企业是山东莒南县酒厂。创立于一九九九年,是一家致力于生物发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集团公司。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味精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味精不但遍布中国人的餐桌,更已销往世界各地。阜丰集团董事长李学纯回忆,2004年开始,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阜丰先后在陕西宝鸡、内蒙古的呼和浩特新建了工厂,2010建设了扎兰屯工厂。“当时选择扎兰屯这个厂址的时候,黑龙江、吉林都希望我们这个项目在他们那里落户。我们企业的原料主要是玉米,说实话,单从玉米上来看,和这两个地方相比,扎兰屯没有多少优势,让外人来看,我当时怎么也不会选择扎兰屯,但最后我却偏偏就定了扎兰屯,这里面除了有政策上的考虑,关键是我认为这里是靠近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另外两个地方相比,这里更需要我们这样的企业,只要我们企业过来了,农民卖粮有保证了,玉米种植自然也就会带动起来,现在来看,我的这一个想法是很好的实现了。”


等待中的送粮车(光明网记者 沈甜/摄)


      “2016年, 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不再以保护价收购粮食,很多人担心粮食价格会下降,但是三年下来,粮价几乎保持了稳定,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像阜丰这样的粮食深加工企业等于替国家起到了一个平衡器和稳压器的作用。今年风调雨顺,东北地区玉米大丰收,许多粮农担心玉米价格会下降,事实上,现在不仅没有下降,反倒比去年同期涨了1角多钱,粮农们都乐得合不拢嘴。”阜丰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德衡介绍到,如今公司已形成年处理220万吨玉米加工能力,使扎兰屯市及周边地区近600万亩玉米实现了就地加工转化,极大地促进了本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其中仅扎兰屯一个市,玉米种植面积就由原来的60万亩发展到目前的270万亩,带动当地农户6.9万户,其中有贫困户1.1万户,并在价格上实施优惠政策,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2783元。在企业的强力带动下,快速发展的玉米种植业现在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产业。目前企业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企业,是世界第一大谷氨酸生产供应商。

阜丰公司工厂里,工人们在筛选分类玉米(光明网记者 沈甜/摄)


      因为玉米种植返乡就业的张广臣深有感触,“现在玉米不愁卖了,我们全家收入有保障了,觉得干活儿也有劲头了” 扎兰屯市高台子村村民张广臣摘下麻手套对记者说,他刚开拖拉机将玉米送到筛粮点回来。高台子街道高台子村支书张广德介绍到,张广臣今年44岁,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两个儿子正在上学。之前主要收入主要靠外出打零工和妻子种35亩地来维持,碰上好年头一年也就能赚个1万多块钱,家中人年均收入不足2600元,那时候家里还是小土房,阜丰公司来了之后他回到了家乡,也跟许多村民一样,借钱包地种起了100多亩玉米,每年种玉米的收入达6万多元。2014年,经人介绍他的妻子到阜丰工作,年工资在50000元左右。冬天农闲的时候张广臣还会去阜丰周边的筛粮点打零工,一个冬天也能赚个1.5万元。2016年他爱人因腰间盘突出辞职,在家开起了小卖部,小卖部的年收入大概1.5万元,于2017年顺利脱贫。“以前老在外面跑,家里老人没人照顾,媳妇照顾孩子照顾不过来,阜丰来了以后,再也没离开过家,钱赚的也比以前多多了。”

张广臣家的小超市(光明网记者 沈甜/摄)


      高台子街道高台子村支书张广德介绍说,建厂以来,企业和驻地高台子村76户贫困户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先后投资上百万元帮助村里新建了村部、修路和打井,改善村民们的生活居住条件。为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开辟绿色通道,降低用工的标准,免费给一些经济条件差的村提供生物有机肥等生产资料和冬天的取暖用煤。厂区还建起了卫生所,幼儿园,村民在厂里上班不愁看病,孩子也能照顾到了。

      “以前我租的那房子比这小多了,又破还比这贵,就那样的我也租不起,现在这么好的房子,不收我钱,上班也方便。”在两室一厅的新家里,李德明激动地对记者说。李德明今年53岁,之前在高台子村周边打打零工,小儿子可可(化名)因小时候发烧未得到及时救治,快1周岁的时候查出来脑瘫,妻子放弃了工作照顾孩子,他打零工的钱很难养活全家,光是租房就占了月收入的一大半。村里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介绍他来了阜丰公司上班,虽然他年龄已经超过了招工年龄,但考虑到他的生活情况,阜丰公司还是给他安排了工作,并且免费给他在职工宿舍分了一套二室一厅的住房,目前李德明全家居住在此,每月有稳定的5000元收入,生活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有精力照顾孩子了,每月也能存下钱来了。今后我一定要更努力工作。”

东北阜丰公司总经理赵兰坤来到为李德明分的房子中看望李德明的小儿子(光明网记者 沈甜/摄)


阜丰集团集体婚礼照片(光明网记者 沈甜/摄)


      “我们厂里很多适婚青年,且很多青年家庭较贫困,办婚礼负担重,为了让员工有归属感,减少他们因办婚礼产生的负担,这些年,在把企业做好的同时,我们每年都为员工举办公益集体婚礼,至今已有120多对新人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小家庭。每次都组织新人到养老院和特教学校进行慰问,通过这种形式,把企业爱心传递下去,让员工们感受到企业的大爱。”东北阜丰公司总经理赵兰坤介绍到。

      伴随工人工资和员工待遇的不断提高,员工和本地员工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市里买房居住和买小车的越来越多,很多“农民”由此变成了“市民”,生活方式,文化素养也都有了较大提高,不仅使他们从经济上脱了贫,而且精神和文化层面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阜丰厂工作的毕研波笑呵呵地说,“以前在外打工,赚不了多钱,现在在阜丰,两口子一年就能在扎兰屯攒个首付,慢慢还呗,第二年就能攒到钱买个小车,以前扎兰屯从来不堵车,现在节假日得提前出门,光是阜丰公司员工的小车,登记在册的就有2000多辆。这旁边的小饭店,全是阜丰公司带动起来的。我们现在下了班出去吃吃饭,逛逛街,休假了去旅旅游,也注重孩子素质教育培养了,生活方式和城里人没差别。”


等待送粮的司机,周边小饭店随处可见(光明网记者 沈甜/摄)


      “目前阜丰公司在扎兰屯有员工6800余人,其中本地用工5500人,占员工总数的80%以上。2015年以来,仅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659人在企业上班,按年人均工资收入达到50000余元,这些人都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尤其是附近的农民在企业上班后还不耽误在家种地,能同时拥有两份收入。另外,企业通过上下游配套加工、工程项目外包等产业带动就业好几万人。因此从助力脱贫攻坚这个角度来看,阜丰公司贡献太大了。”扎兰屯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雷介绍道。

      “我是山东人,扎兰屯是历史上闯关东最后一个城市,闯关东对于我们山东人来说,是一个艰苦的岁月,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们公司每年发下去的工资3亿多元,每年支付玉米款30多亿元,支付物流费用20多亿元,这些支出绝大部分都用于了扎兰屯及周边地区的消费。我觉得慈善公益不仅仅是捐钱捐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不如造血,给贫困的人创造自力更生的机会,让他们自主脱贫致富也是慈善公益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更好的一种方式。阜丰就承担着这样的责任,我们通过对玉米的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带动当地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进而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通过不断扩大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贫困人员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做好这两方面的基础上,我们再通过一些自己的方式向社会传递我们的温暖,给贫病者以希望,给不幸者以依靠,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阜丰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德衡说。

      据了解,在企业没落地扎兰屯之前,扎兰屯市及周边大量农村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务工,大量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大部分孩子只能隔代监护,由于老人精力有限、文化水平差,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发的留守儿童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了当地政府的一块心病。

      企业落地扎兰屯后,伴随着企业待遇的提高和用工本地化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者选择回乡就业。截至目前,企业已接收返乡就业人员700余人。同时,为了进一步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企业还建起了幼儿园,让员工们在下班之余可以陪伴、辅导孩子。现在下了班,在生活区草坪上、活动中心里、公园边,随处可见孩子们在父母的陪同下玩耍、嬉戏的场景。

      “我们欢迎更多像阜丰这样的公司入驻我们扎兰屯,我们当地政府会不遗余力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带动更多群众发展致富奔小康。”道别时,扎兰屯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萍对记者说。

(责编:初梓瑞、贺迎春)

原文链接:http://gongyi.people.com.cn/n1/2018/1122/c151132-30416340.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